都匀试题资料

首页 > 事业单位 > 试题资料

26黔南国考习题总汇:这意味着,那些人类无法听到的声音,实际上是携带信息的

未知 | 2025-07-25 17:34

收藏

26黔南国考言语必刷100题
【导读】华图发布25黔南特岗高频 500 题汇总,更多关于2025试题及答案,贵州省考申论试题答案,公务员申论历年zhen题答案,公务员考试申论zhen题及范文请关注贵州公务员试题网,参加刷题、模考、领取时政资料,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咨询本地课程请加【客服咨询
根据所给材料,回答 3135 题。
人们常说万物有灵,这里的也包括植物。植物能与昆虫等生物进行各式各样的互动
有些互动似乎是通过声音来实现的。①
近年来,科学家发现植物能对动物发出的声音做出反应。比如,当一些植物听到传粉昆虫
发出的声音,就会增加花蜜中糖的浓度;有的植物会改变基因表达,从而对声音进行响应。与此
同时,科学家还发现,一些植物会通过振动,发出超声波。比如,有研究人员通过连接在松树切
片上的传感器,探测到松树切片发出的声音。②
此前还发现植物缺水或受伤时,颜色、气味、形状等表型会发生变化,尚未研究过的问题是:
压力状态下的植物,能发出在空中传播的声音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生物学家利拉赫·韩达尼及
其团队利用超声波传声器,记录了番茄和烟草这两种植物在健康与压力状态下发出的声音,对比
发现,处于压力状态下的植物并不沉默,它们会发出气泡膜破裂般的声音,频率很高,超出人耳
的听觉范围,这一研究成果最近发表在《细胞》杂志上。
研究人员在安静的地下环境中,创建了一个吸声室,采用两种方法,使植物处于压力状态:一
是几天不浇水,使之缺水;一是剪断它们的茎部,使之受伤。在吸声室里,他们捕捉到植物发出
类似气泡膜破裂的短促声响,音量与正常人的谈话相当,只是频率很高,人类无法直接听见。③
研究表明,缺水的番茄植株,每小时发出大约 35 次声响;受伤的番茄植株稍微安静,发出大
25 次声响。烟草植株总体上比番茄植株安静,缺水状态下每小时发出大约 11 次声响,受伤状
态下发出大约 15 次声响。水分充足、未经修剪的植物基本保持安静,每小时只发出 1 次声响。④
在记录下这些植物的声音后,研究人员训练了一种可以根据发出的声音,识别植物种类与状
态的机器学习算法。这种机器学习模型能够区分番茄与烟草、识别植物的脱水与受损程度,准确
率高达 70%。目前研究人员尚未明确这些声音的产生机制,但是认为可能是由植物维管系统中气
泡的形成和破裂造成的。
并非只有番茄和烟草这两种植物会说话。此前,该研究团队在进行初步调查时,曾经发现
玉米、小麦、葡萄和仙人掌等许多植物,在压力状态下都会发出声音。这些声音是超声波,频率
约在 20100 千赫兹范围内,音调很高,通常超出人的听觉范围。不过,有些动物可能可以听到,
比如蝙蝠、老鼠和飞蛾等,可能就生活在一个充满植物声音的世界里。
那么,这些声音是植物有意发出的吗?这是研究人员想要了解的另一个问题。目前,他们
尚不清楚植物发出这些声音是否为了与其他生物进行交流,但是认为这些声音的存在,具有重大
的生态和进化意义。
无论植物是否有意发声,检测到植物的声音,都有可能助力农业发展。比如,______________
人们通过接收来自农田或温室的某种特定声音,就可以判断作物是不是缺水了。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研究其他动物和植物对这些声音的反应,也在探索我们在自然环境中识
别与解读这些声音的能力。
31. 下面这段文字最适合填入文中哪个位置?
这意味着,那些人类无法听到的声音,实际上是携带信息的。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32.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可以在农田中安装能捕捉植物声音的机器
B.植物能对包括声音在内的许多刺激做出反应
C.这些声音能为监测植物体内水分状态提供新方法
D.研究证明植物发出的超声波能够在空气中传播
33. 关于利拉赫·韩达尼及其团队的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建立了类似真空环境的吸声室
B.对植物在压力下的发声机制作出解释
C.发现蝙蝠能够听到植物的声音
D.构建了能够识别植物声音的机器模型
31.【答案】D
【解析】第一步,分析给定文段。文段“这意味着”为对前文的总结,所以填入的位置
应在包含“那些人类无法听到的声音”且那些声音“是携带信息的”的文段之后。
第二步,观察选项,回到原文定位。①处在介绍植物与昆虫进行互动是通过声音来实现
的。②处论述了科学家发现植物能对动物发出的声音做出反应以及一些植物会通过振动,发
出超声波。①、②处都未提到“人类无法听到的声音”排除。③处仅论述了处于压力状态下
的植物会发出声音,频率很高,超出人耳的听觉范围,即“人类无法听到的声音”但未体现
“是携带信息的”,排除。④处论述了缺水和受伤的番茄及烟草每小时发出的声响,能体现“那
些声音是携带信息的”,前文也论述了“那些人类无法听到的声音”。所以根据文章内容,上
述文字最可能放在④处。
因此,选择 D 选项。
【拓展】
文段出处:原理《听到了!植物发声是为了求助吗?》
32.【答案】C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上下文语境。横线位于文段的中间,一般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文段首先提出观点,即检测到植物的声音都可能帮助农业的发展。横线部分填入一个例子,
横线后介绍了带来的好处,使人们可以在接收到来自农田或温室里的某种特定声音时,就知
道他们的作物是不是缺水了。根据后面的结果可知,例子主要和植物是否“缺水”有关系。
第二步,对比选项。C 项与文段话题一致,提到检测到植物的声音可以去了解植物的“水
分状态”,即确定植物是否缺水。
因此,选择 C 选项。
【拓展】
A 项、B 项和 D 项:均没有提到和“水分”相关的话题,话题不一致。
文段出处:《听到了!植物发声是为了求助吗?》
33.【答案】D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进行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选项根据全文可知并没有“真空环境”的表述,无中生有,排除。
B 选项对应第六段“目前研究人员尚未明确这些声音的产生机制”,目前并未对发行机制作出
解释,表述错误,排除。C 选项对应第七段“有些动物可能可以听到,比如蝙蝠、老鼠和飞
蛾等”,选项偷换语气,排除。D 选项对应“在记录下这些植物的声音后,研究人员训练了一
种可以根据发出的声音,识别植物种类与状态的机器学习算法”,符合文意,保留。
因此,选择 D 选项。
►扫码获取【答案解析&完整版】更多习题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